提高Φ400轧机三联箱梅花轴头寿命的措施

2013-01-23

作者:刘 明
(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,山东 泰安271612)
  摘 要:梅花轴头承受冲击载荷,因热装配和装后急冷的影响加剧了梅花瓣根部裂纹的产生和发展,虽几经改进,将材质由ZG35改为42CrMo并增加梅花瓣部位的表面淬火,再改为整体调质,轴头寿命仍较短。为此,将梅花轴头的梅花瓣与人字齿轮轴套筒分离,其间采用法兰联接,法兰采用精制螺栓联接,同时在法兰端面中心径向增加“通键”,改进后的轴头已使用了1年多的时间,目前仍在使用中。
  关键词:轧机;梅花轴头;法兰联接;螺栓联接
  1 前言
  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石横特钢)棒材车间小型生产线现有两架Φ400三辊轧机,布置形式为横列式,轧件穿梭轧制,传动形式为集中传动。其分速箱为三联箱,伞齿轮轴中心距为400mm,工作中主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。三联箱与梅花套之间的连接件为梅花轴头,梅花轴头与三联箱齿轮轴之间采用的是较大过盈量的过盈配合连接,靠轴头与轴之间较大的过盈量来传递工作扭矩。轧钢生产近10年来,随着年产量的不断提高,设备负荷不断增大,暴露出梅花轴头的寿命太短,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,甚至逐渐成为制约生产的薄弱环节。受分速箱齿轮中心距的限制,万向接轴的外形尺寸不能过大,限制了万向连接轴的承载能力,不能满足同时传动两架轧机的要求,传动形式不便改变;同时考虑到目前这条生产线的整体寿命不会太长,改用万向连接轴的一次性投入较大,运行成本高,综合效益不好。因此,只能在目前的传动方式下,通过分析梅花轴头的失效形式,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改进。
  2 梅花轴头失效形式分析
  2.1 Z初设计
  原设计轴头材质为ZG35,没有热处理要求,铸造后加工成形的轴头内部组织疏松,晶粒粗大,强度低,其产量寿命约5万t,与Z初的年产量基本一致。维修周期相对较长,当时能够满足车间生产的需要。主要的失效形式为梅花瓣的严重磨损和根部裂纹,甚至断裂。而且在整个产量寿命过程中,生产钢材大约至3万t时,梅花瓣的磨损已较严重,传动间隙增大,造成三联箱上中下三辊的旋转不同步,导致轧件缠辊等工艺事故,不能正常生产。维修方式是对梅花瓣进行焊补,但焊接产生内应力,加剧了梅花瓣在根部产生裂纹的速度。同时,梅花瓣处没有设计过渡圆角,加剧了应力集中,影响了使用寿命。
  2.2 次轴头改进
  材质改为42CrMo优质合金结构钢,锻造毛坯,增加了对梅花瓣部位的表面淬火处理,并在梅花瓣的根部增加了R5的圆弧角,减少了应力集中的倾向。通过改进,产量寿命达到了10万t,根据目前的年产量,其使用寿命约3、4个月。主要的失效形式为梅花瓣根部裂纹。分析认为,产生裂纹主要有以下原因:(1)轴头受冲击载荷太大;(2)加热装配后为加快维修速度采取的激冷降温措施;(3)表面淬火的处理工艺仅增加梅花瓣的表面硬度,但整体组织的均匀性差,尤其是晶界产生裂纹的倾向增大。
  2.3 第二次改进
  轴头材质仍选用42CrMo优质合金结构钢,梅花瓣表面淬火的处理工艺改为整体调质处理。应用表明,综合产量寿命达到了15万t左右,但其失效形式仍然是根部产生裂纹。
  3 进一步改进方案
  根据梅花轴头的裂纹特点,断裂部位Z主要在梅花瓣的根部,甚至裂纹是从外圆开口处开始,轴头承受冲击载荷,该部位是薄弱环节,这是机械设计中存在的缺点;对轴头的热处理采用整体调质处理,但由于轴头采用了较大的过盈配合,装配过程中预热时的高温破坏了轴头的热处理效果;装配后为缩短维修时间采用激冷方式冷却,且由于工件厚、外形大,产生了很大的热应力,加快了裂纹的产生发展。
  针对以上分析,结合万向接轴轴头的形式,将梅花瓣从梅花轴头整体分离出去可以减少维修时间,改善热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集中和对组织的影响。针对十字万向接轴的联接型式,决定对梅花轴头的结构进行改进,在保证强度的同时,降低梅花轴头更换的时间。将梅花轴头的梅花瓣与人字齿轮轴套筒分离,其间采用法兰联接,法兰采用精制螺栓联接;同时在法兰端面中心径向增加“通键”,以增强梅花轴头的许用转矩。
  改进后,一旦出现梅花轴头深裂纹、断裂,更换时只需拆装螺栓即可,大大节约了检修时间,同时由于梅花瓣与轴头分离,装配中没有对其进行热装及冷却处理,较好地保持了梅花瓣热处理的效果。
  4 改进效果
  改进后的梅花轴头自2005年8月9日投入使用了1年多的时间,梅花瓣根部未出现裂纹,目前仍在使用中。此次改造,投资少,解决了困扰生产的难题,减少了备件及维修费用,减少了维修时间,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,满足了生产需要。
来源:《山东冶金》2006年第6期